网上科普有关“弥赛亚是谁的作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弥赛亚是谁的作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弥赛亚是亨德尔的作品。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1759年),出生于德国哈雷,巴洛克时期英籍德国作曲家。
1702年,进入哈雷大学法学院学习。1703年,加入汉堡剧院;在此期间,陆续创作了《阿尔米拉》《尼禄》等在内的首批歌剧。1706年,赴意大利,在此期间结识了科雷利、A·斯卡拉蒂等音乐家,熟悉了意大利歌剧和器乐音乐风格及写作技巧。
1710年,返回德国,任汉诺威宫廷乐长;任职期间,曾于1710年与1712年两度赴英国,其歌剧受到英国王室和贵族的欢迎,遂留居不归。1726年,加入英国籍;并在18世纪20年代,进入歌剧创作的成熟时期,创作并上演了《罗德琳达》《亚历山德罗》等歌剧。
1733年,转战清唱剧创作;同年,其清唱剧《底波拉》《德波拉》首演。1741年,最后一部歌剧《戴米达亚》上演。1742年,清唱剧《弥赛亚》首演。1749年,管弦乐作品《焰火音乐》首演。1759年,在伦敦逝世,享年74岁。
亨德尔的音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表达了巴洛克时期的先进思想,并以其宏伟的音乐风格,预示了主调音乐风格的到来。
亨德尔早年经历
1685年,亨德尔出生于德国哈雷,其父亲是外科医生兼理发师,母亲是一位牧师之女,比前者小30岁。1692年,父亲受魏森费尔斯公爵的指示,聘请哈雷的管风琴师弗雷德里希·威廉·察豪为亨德尔的音乐教师。
1695年,第一次自己作曲。1696年,11岁的亨德尔前往柏林,以其在古钢琴演奏上的技艺得到了勃兰登堡选帝侯的认可。1698年至1700年,在哈雷的拉丁学校念书。
1702年2月10日,亨德尔为遵从已去世的父亲遗志,进入哈雷大学法学院学习;3月30日,进入法学院的一个月后,与哈雷的天主教堂签订年约,担任管风琴师的职位,自此远离了法律课程;在此期间,他除了每天在教堂内担任管风琴演奏外,还在一个改革派学院里担任音乐课程。
1703年,进入汉堡歌剧院担任第二小提琴师,自此与歌剧结下不解之缘。1704年,完成《圣约翰耶稣受难去》,并于复活节前在汉堡演出。
1705年1月8日,他的第一部歌剧《阿尔米拉》在汉堡上演,脚本由作家浮士金根据洛普·德·维伽德的一出喜剧改编;同年,他还创作了歌剧《尼禄》,该剧脚本也由浮士金撰写,这两部歌剧的成功,使亨德尔在汉堡崭露头角,并获得了一笔收入,于是辞去乐队演奏员的职务,开始专心从事于作曲。
阿利路亚(哈里路亚)是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中第二幕终曲。
相关介绍:
《弥赛亚》之哈利路亚 这一清唱剧作于1741年9月,作曲家亨德尔在一种不可遏止的热情冲动下,只用了二十多天就写出了这部注定要成为经典之作的清唱剧《弥赛亚》。
全剧分三部分,共有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57首分曲。第一部分叙述圣婴耶稣的诞生;第二部分是关于耶稣为拯救人类,四处传播福音以及受难而被钉死于十字架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则是耶稣显圣复活的故事和赞美诗。
扩展资料
歌曲背景:
《弥赛亚》写的是关于基督的诞生,受难,复活,但没有故事情节,用一种间接,象征性的方式叙述。其咏叹调丰富而独创,旋律常加上非常动听的华饰和拖腔,以加强情感的抒发;合唱简朴深厚,常让复调与主调织体交替出现,和声坚实有力。
《弥赛亚》公演之夜,当演唱到第二幕终曲《哈里路亚大合唱》时,包厢里的英国国王肃然起立跟着合唱,于是全场随之起立合唱。因此形成一个惯例:此后《弥赛亚》每次公演到第二幕终曲时,都是全场起立齐唱《哈里路亚大合唱》。
百度百科-哈里路亚
关于“弥赛亚是谁的作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映波]投稿,不代表阿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termamicrowave.com/cshi/202504-1269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阿泰号的签约作者“映波”!
希望本篇文章《弥赛亚是谁的作品》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阿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弥赛亚是谁的作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弥赛亚是谁的作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弥赛亚是亨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