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岭南佳果手抄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岭南佳果手抄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广州的水果品种有500多种,其中以荔枝、香蕉、木瓜、菠萝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被誉为岭南四大名果。此外,还有芒果、杨桃、石榴、龙眼、白榄、乌榄、黄皮、杨梅、菠萝蜜、三华李、西瓜等。
简介
广州地处亚热带,热带亚热带水果品种繁多,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上市 岭南佳果-佛手
,故有"水果之乡"的盛誉。广州果树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史书载,当年汉武帝便向岭南征贡"御橘",三国吴交址太守士燮向孙权进献的"瑞橘",指的都是甜橙,而非今日通常讲的柑橘。 据调查,广州的水果有40个科、77个属、132个种及变种、500多个品种,其中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33个。著名品种有增城挂绿荔枝、黄登菠萝、罗岗甜橙、石硖龙眼、芳村花地甜杨桃等。近年培育了细核淮枝、八月熟荔枝、红江橙、大果龙眼、穗中红番木瓜、翠宝西瓜等品种。
编辑本段各种佳果简介
荔枝
有"果王"之称的荔枝,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 岭南佳果-枇杷
合区。其果形别致,颜红悦目,果肉状如凝脂,清甜浓郁。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挂绿等,而以淮枝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荔枝是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仅广州就有60多个。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最佳。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著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
荔枝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可食部 73 水分(克) 81.9 能量(千卡) 70 能量(千焦) 293 蛋白质(克) 0.9 脂肪(克) 0.2 碳水化合物(克) 16.6 膳食纤维(克) 0.5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4 维生素A(毫克) 2 胡萝卜素(毫克) 1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1 核黄素(毫克) 0.04 尼克酸(毫克) 1.1 维生素C(毫克) 41 维生素E(T)(毫克) 0 a-E 0 (β-γ)-E 0 δ-E 0 钙(毫克) 2 磷(毫克) 24 钾(毫克) 151 钠(毫克) 1.7 镁(毫克) 12 铁(毫克) 0.4 锌(毫克) 0.17 硒(微克) 0.14 铜(毫克) 0.16 锰(毫克) 0.09 碘(毫克) 0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成分名称 含量(毫克) 异亮氨酸 22 亮氨酸 34 赖氨酸 33 含硫氨基酸(T) 5 蛋氨酸 5 胱氨酸 0 芳香族氨基酸(T) 33 苯丙氨酸 18 酪氨酸 15 苏氨酸 95 色氨酸 5 缬氨酸 31 精氨酸 22 组氨酸 17 丙氨酸 91 天冬氨酸 129 谷氨酸 137 甘氨酸 36 脯氨酸 56 丝氨酸 33 选购荔枝时有几个小诀窍
下面是果农传授的选购荔枝的小诀窍
新鲜荔枝应该色泽鲜艳,个大均匀,皮薄肉厚,质嫩多汁,味甜,富有香气。 挑选时可以先在手里轻捏,好荔枝的手感应该发紧而且有弹性。 从外表看,新鲜荔枝的颜色一般不会很鲜艳。如果荔枝头部比较尖,而且表皮上的“钉”密集程度比较高,说明荔枝还不够成熟,反之就是一颗成熟的荔枝。如果荔枝外壳的龟裂片平 岭南佳果-车厘子
坦、缝合线明显,味道一定会很甘甜。 不同品种的荔枝也各有特点: 桂味:果实为球形,中等大小,浅红色,壳薄脆,表皮的龟裂片峰尖锐刺手,有桂花香。 糯米糍:果实为扁心形,个头大,鲜红色,表面片峰平滑,果肩一边显著隆起,肉厚核小。 妃子笑: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30克,果肉细嫩多汁。 黑叶:果实呈卵圆形或歪心形,中等大小,色暗红,壳薄,表面的龟裂片平钝,而且大小均匀,排列规则,裂纹和缝合线明显,果核较大。 白蜡:果实为心形,中等大小,果皮淡红带黄腊色,厚且脆,龟裂片平滑,果肉质软滑,味甜,多汁。
“增城挂绿”
“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柑、橙
柑、橘、柠檬、橙与柚子是水果中的一大类。柑橙是广州名果之一,在广州广为栽培。早在五世纪南朝时期,广州已有很多的橘柚园。今天美国的花旗蜜橘,就是广州甜橙当年由欧洲间接引种去的。 柑橙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春末、夏、秋开白色花,果扁圆,红或橙**,味甜酸。盛产我国,有4000栽培历史。广州地区柑橙类主要的优良品种有:暗柳橙、蕉柑、柑、大红柑、四会柑、蜜柑、年橘、新会甜橙等。广州人称:高身橙,光身橘,扁身柑,形象地说明了橙、橘、柑的外形。其中,白云区罗岗镇生产的罗岗暗柳甜橙最负盛名。
潭州白蔗
番禺市盛产甘蔗,有"糖都"之称,而潭州镇所产的白蔗更是驰名中外。潭州白蔗色泽青白,皮薄肉脆,汁多清甜,纤维少,可作为水果食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
菠萝
原名凤梨,原产巴西, 16世纪时传入中国, 有70多个品种, 岭南四大名果之一。 菠萝是凤梨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每株只在中心结一个果实。其果实呈圆筒形,由许多子房和花轴聚合而长成,是一种复合果。菠萝果皮有众多的花器(俗称果眼或菠萝鸡),坚硬棘手,食用前必须削皮后挖去。 菠萝一年有三次结果期,品质以6至8月成熟为最佳。鲜食以果色新鲜,果形端正,果身坚实,熟度八成的为好。菠萝常见品种有神湾种、巴厘种和沙捞越种三种,而以近年广州果农精心培育的"糖心菠萝"为最佳。
“糖心菠萝”
“糖心菠萝”属沙捞越种。沙捞越种又名"夏威夷",果实重两三公斤,果眼大而浅,一般削皮后即可食用。其果形端正,果肉柔滑多汁,甜酸适中,是鲜食和制罐头的优良品种。"糖心菠萝"中,尤以广州黄埔区黄登村出产的"黄登菠萝"为最佳,它以个大肉厚汁多、甜似蜜、芳香异常而闻名远近。
木瓜
学名番木瓜,又名万寿果,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素有"岭南果王"的称号。 木瓜原产墨西哥,17世纪时传入我国,现广东各地均有栽培,而以广州市郊最为集中。 木瓜是番木瓜科常绿软木性乔木,与香蕉、菠萝同称为"热带三大草本果树"。广 岭南佳果-火龙果
州所产较好的品种有岭南种、穗中红、泰国红肉等,品质以岭南种为最佳。其果形长圆丰满,肉厚籽少,有桂花香味。木瓜果实硕大,其果重一二公斤,大的可达六七公斤。其果鲜食,口味美好,营养丰富;还可炖食,冰糖炖木瓜可清心润肺,医治喉炎等疾患;未成熟的木瓜可糖渍,作蔬菜煲汤食用,或腌制成"咸酸木瓜"等。
万顷沙的大蕉
广州名水果中,同属蕉类还有大蕉。万顷沙除盛产香蕉外,也盛产大蕉,其"红嘴绿鹦哥大蕉"是大蕉名贵品种之一。其蕉果色泽金黄,蕉边有一条绿线,熟透时蕉柄仍保持青绿色,果实顶端呈紫红色,故得此名。
万顷沙的香蕉
香蕉是岭南四大名果之一。栽培中数量仅次于柑橘、荔枝、菠萝。 我国栽种香蕉有2000多年历史,广东除东莞、中山、新会、顺德之外,还有番禺和广州市郊。 香蕉是芭蕉科多年生常绿大型草本果树,每株抽蕾结果一次,每株香蕉生十余梳,每梳果实10-15只。其果肉软甜可口,独具香气,有润肠通便、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番禺万顷沙的香蕉产在沙质泥土上,其果具有浓郁的香味。
石硖龙眼
龙眼,正名叫做桂圆,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春天开花夏日结果。其果球形,壳淡**或褐色,果肉白色透明,汁多味甜。是岭南佳果之一。连壳的龙眼还可加工焙晒成龙眼干(即桂圆肉),是一种具有镇静、滋补功能的药材。 龙眼原产中国,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现广州白云区、海珠区,增城、番禺和花都市都广种龙眼,其品种有乌圆、石硖、水眼、米仔眼、圆眼等,其中尤以海珠区新硖龙眼最为出名。 石硖龙眼果实大,产量高,清甜之中带有蜜糖的味道。传说,"石硖"是"石夹"的意思,最早的龙眼树是从大石缝中长出来的,由于树根被大石夹住,只好往深土层里钻,树根吸收了地下的“精气”,结出来的龙眼果特别好吃。
乌榄
乌榄和白榄合称橄榄,是增城市的特产。 乌榄是"增城四宝"之一(另三宝是挂绿荔枝、丝苗米、凉粉草),它全身是宝:榄肉制榄角、榨油;榄仁可作菜肴,又是点心的上好配料;榄核是著名工艺品榄雕的原料,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乌榄共有30多个品种,其中以西山、羊角、黄肉、鹅膏、三方、油榄仔最为著名。
白榄
增城还出产白榄。可以制成各种凉果小食,如我们平日爱食的甘草榄、和顺榄、辣椒榄、化皮榄、桂花榄和卫生榄等,就是用盐渍,用糖腌,或加上香料与食用色素等,经一系列工序加工而成的。
芒果
芒果是漆树科芒果属,享有"热带果王"的美称。芒果树是常绿乔木,树高10-20米,主根粗大,树冠圆头形。果实呈球状或肾脏形,淡绿或淡**。其果肉汁多味甜,可鲜食或制成果脯、榨制芒果汁。广州芒果品种主要有紫花芒、桂香芒、串芒、绿皮芒、土芒等。其中,白云区石井镇夏茅村出产的"夏茅香芒",是驰名中外的优质芒果品种。 "夏茅香芒"除果肉柔软香甜外,剥去皮后,肉质干爽,易于贮存和携带。据说,夏茅香芒于清康熙年间从外地引进种植,后来因质量上乘而被定为贡品。现在,真正的名牌香芒树只有数株,每年收果只有一千数百斤,极为珍贵。
杨桃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学名"五敛子",又因横切面如五角星, 岭南佳果-杨桃
故国外又称之为"星梨"。是素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 杨桃果实形状特殊,颜色呈翠绿鹅**,皮薄如膜,肉脆滑汁多,甜酸可口。除含糖10%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C。其主要品种有"崛督(平顶)甜杨桃"、"尖督(尖顶)甜杨桃"、"酸杨桃"三种。而最负盛名的当数芳村区花地所产的杨桃。 杨桃是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浆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但品质以7月开花,秋分果熟的为最佳,产量也最高。中秋前后为杨桃的旺产期。
番石榴
番石榴原产美洲;引入广州有2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海珠区,番禹和增城等市。品种有以早熟日、宫粉红、金红、出世红、七月熟等。果多成葫芦形,青色或浅**,青爽香甜、风味独特。既可鲜食,也可制成石榴罐头或软包装饮料。著名的有大塘番石榴。
西瓜
葫芦目、双子叶植物纲、葫芦科、西瓜属 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热解暑,对治疗肾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辅助疗效。果皮可腌渍 岭南佳果——西瓜
、制密饯、果酱和饲料。种子含油量达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点配料。 特性:西瓜主根系,主根深1米以上,根群主要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的耕层内,根纤细易断,再生力弱,不耐移植。幼苗茎直立,4--5节后间伸长,5--6叶后匍匐生长,分枝性强,可形成3--4级侧枝。叶互生,有深裂、浅裂和全缘。雌雄异花同株,主茎第3--5节现雄花,5-7节有雌花,开花盛期可出现少数两性花。花冠**。子房下位,侧膜胎座。雌雄花均具蜜腺,虫媒花,花清晨开放下午闭合。果实有圆球、卵形、椭圆球、圆筒形等。果面平滑或具棱沟,表皮绿白、绿、深绿、墨绿、黑色,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肉乳白、淡黄、深黄、淡红、大红等色。肉质分紧肉和沙瓤。种子扁平、卵圆或长卵圆形,平滑或具裂纹。种皮白、浅褐、褐、黑或棕色,单色或杂色。种子千粒重大籽类型100克--150克、中籽类型40克--60克、小籽类型20克--25克。子瓜类型150克--200克。 栽培:西瓜喜高温干燥气候。 生长适宜温度25~30℃, 6~10℃时易受寒害。月平均气温在19℃以上的月份全年多于 3个月的地区才可行露地栽培。属长日照植物,喜强光,光饱和点为8万勒克斯。适宜干热气候,耐旱力强,要求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土壤pH5~7为宜。中国的西瓜栽培方式多种多样。属于露地的有西北的旱塘栽培和砂田栽培,华北的平畦栽培,长江以南的高畦栽培等;属于保护地的有北京的风障栽培,保定的苇毛栽培,以及地膜覆盖栽培、塑料大棚栽培、温室栽培等。不论露地或保护地栽培,均于春季先行保护地育苗,然后定植。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可提高果实的含糖量。种植密度一般亩栽 500~600株。华北行整枝,一株一蔓一瓜;华南不整枝,一株多蔓多瓜。自播种至收获约80~ 120天,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约30~50天。主要病害有枯萎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种蝇、守瓜等。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栽培。山东省莱西有大量栽培,莱西市河 岭南佳果-红柿
头店镇出产的南岚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 用途 西瓜果实为夏季主要水果。成熟果实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含糖量一般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几不含淀粉,采后贮藏期间甜度会因双糖水解为单糖而降低。瓜子可作茶食,瓜皮可加工制成西瓜酱。在中医学上以瓜汁和瓜皮入药,功能清暑解热。 堪称瓜中之王,因在汉代时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西瓜亦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非洲,目前除少数边远寒冷地区外,国内各地均有种植,果味甘甜而性寒。 西瓜是夏天的典型水果,也是夏季的主要水果,在炽热的夏日或气温闷热的热带夜晚,只要有冷冻的西瓜,便具有消除暑热的效果。
柑桔
柑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水果,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栽培面积最广的果树,也是广西最重要的果树。它包括的种类很多,广西主要栽培的有甜橙、宽皮柑桔、柚、金桔、柠檬等,而每一种类又有许多优良品种。 古籍《禹贡》记载 4000 年前的夏朝,我国的广西、江苏、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桔,已列为贡税之物。到了秦汉时代,柑橘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史记?苏奏传》(西汉司马迁著)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说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桔与齐地(山东等地(的鱼盐生产并重,《史记》中还提到:“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可见当时柑桔生产已有相当规模。 柑桔的果实汁多味美,风味可口,含有丰富的糖分、有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柑桔还是医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果肉除鲜食外,可加工成罐头、果汁、果酱等;果皮可提取橙皮苷,提炼香精和果胶。
编辑本段可以美容的水果
奇异果 柠檬 柑橘 木瓜 葡萄 菠萝 樱桃 草莓 苹果等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 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把以上内容综合!!
佛手瓜要焯水吗
茶叶的加工制作直接决定了其产品的类型(即茶类)。武夷岩茶的加工制作工艺分初制工艺和精制工艺两大部分。初制工艺主要包括采摘、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等六道工艺。
一:采摘工艺
茶青质量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茶青质量包括茶青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两部分,茶青内在品质主要由茶树品种、茶园立地环境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构成,外观质量主要由茶青采摘的标准、时间、气候、储运等因素构成。
1:茶青标准:武夷岩茶要求茶青采摘标准为新梢芽叶生育较完熟(采开面三、四叶),无叶面水、无破损、新鲜、均匀一致。茶树新稍伸育至最后一叶开张形成驻芽后即称开面;当新梢顶部第一叶与第二叶的比例小于三分之一时即称小开面,介于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时称中开面,达三分之二以上时称大开面。茶树新梢伸育两叶即开面者称对夹叶。武夷岩茶要求的最佳采摘标准为开面三叶。不同的品种略有差异如肉桂以中小开面最佳,水仙以中大开面最佳等等。每个品种的最佳适采期都较短,在同样的山场位置和栽培管理措施下适采期约为3-4天,同一品种在适采期加工不完时则掌握在茶园内茶青有一半以上开始小开面时开采,到大部分中开面,小部分大开面时全部采摘结束,采摘标准控制在一芽四叶至中大开面三叶,采摘期可延长到6-8天。
2、采摘时间:茶叶开采期主要由茶树品种、当年气候、山场位置和茶园管理措施等因素决定,武夷山现有主栽品种的春茶采摘期约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特早芽种在4月上旬,特迟芽种在5月下旬,以后每季(即夏秋茶)间隔时间约为50天左右(采后有修剪会延长下一季的时间)。采摘当天的气候对品质影响较大,晴至多云天露水干后采摘的茶青较好,雨天和露水未干时采摘的茶青最差。一天当中以上午9-11时,下午2-5时的茶青质量最好,露水青最次。因此春茶加工期宜选择晴至多云的天气采制,阴雨天不采或少采制,则极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3、采摘方式:有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人工采摘需人员多,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应加强带山人员的管理来控制茶青标准、采摘净度和青叶外观质量,在武夷山茶园分散,地形复杂,茶树长势不一处较为适用。机械采摘省劳工、成本低、速度快、效率高,适宜大面积标准化管理的茶园使用。初次使用机采时茶青质量较差,含有大量的老梗、老叶,长短不一,因此使用机采前应先用修剪机定剪若干次,使树冠形成整齐的采摘面,以提高茶青质量。机采连续使用2-3年后则茶青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更好,是未来大生产的主要方式。但长期连续采用机采会使茶树芽梢多而瘦小,干茶外形变细而欠肥壮,影响茶青外观质量,可用人工采摘和机械采摘交替使用来防止该项缺陷。
4、茶青储运 :茶青采下后应及时运达加工厂进入下道萎凋工艺。储运期间应尽量缩短时间,并注意通风散热,避阳薄摊,减少搬动次数,防止青叶堆放过厚、过紧、过久而造成机械损伤和堆沃烧伤。储运时间过久均会使茶青质量下降。
二:萎凋工艺
萎凋是指茶青失水变软的过程。
1、 萎凋标准:感观标准为青叶顶端弯曲,第二叶明显下垂且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约为10-16%。大部分青叶达此标准即可。青叶原料(茶树品种、茶青老嫩度等)不同其标准也不同,如叶张厚的大叶种萎凋宜重、茶青偏嫩时萎凋宜重,反之宜轻。
2、萎凋方式:有日光萎凋、加温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三种方式。生产上主要采用前两种方式。加温萎凋又分综合做青机和萎凋槽萎凋两种方式,日光萎凋历时短(约几十分钟),节省能源,萎凋效果最佳;加温萎凋历时长(约2-4小时不等),不均匀,茶青损伤严重,萎凋质量较差,特别是雨水青的萎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改进其萎凋工艺。
3、 操作方法:日光萎凋要求将茶青至于谷席、布垫或水筛等萎调用具上进行,特别是中午强光照时不可直接置于水泥坪上萎凋,极易烫伤青叶。摊叶厚度约为2-4斤/㎡,萎凋全过程应翻拌2-3次,总历时约为30-60分钟,以达到萎凋标准为止。综合做青机萎凋用90型长机慢档萎凋比用120型大机萎凋的效果更好,热风温度在30-32度为宜(手感为手触机心热而不烫)过高会烧伤青叶,过低萎凋时间会加长。每隔10-15分钟翻动几转,总历时无水青为1.5-2.5小时,雨水青为3-4小时左右。萎凋槽热风温度为28-30度,每隔30分钟左右翻动一次,摊叶厚度为10-15㎝左右,越厚越慢越不均匀。
三、做青工艺:
做青工艺是形成乌龙茶特有的绿叶红镶边和品质风格的关键工艺。全过程由摇青和静置发酵交替进行组成。
1、 做青原理:在适宜的温湿度等环境下,通过多次摇青使茶青叶片不断受到碰撞和互相磨檫,使叶片边缘逐渐受损,并均匀地加深,经发酵氧化后产生绿底红镶边,而在静置发酵过程中,茶青内含物逐渐进行氧化和转变,散发出自然的花果香型,形成乌龙茶特有高花香和兼有红、绿茶的风味优点。
2、 做青方式:生产上主要有综合做青机和手工做青两种方式,在条件较差时也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半手工做青方式和最简单的“地瓜畦”做青方式。市场上的“手工茶”即指采用手工做青方式生产的茶叶,其特点是占用生产场地大,耗工大,人均加工量少,技术要求高等特点,而综合做青机则占用场地小,使用人工少,更适应于大生产的要求。
3、 操作方式:不论何种做青方式,操作上均是摇青和静置发酵多次交替进行来完成,需摇青5-10次,历时6-12小时,摇青程度先轻后重,静置时间先短后长。
⑴手工做青:将萎凋叶薄摊于900㎜水筛上,每筛首次青叶重约0.5-0.8㎏,操作程序为摇青←→静置重复5-7次;摇青次数从少到多,逐次增加,从十来次到壹百多次不等,每次摇青次数视茶青进展情况而定,一般以摇出青臭味为基础,再参考其他因素进行调整。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加长,每次摊叶厚度也逐次加厚,可两筛并一筛或三筛并两筛,四筛并三筛等等。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时结束做青程序。
⑵综合做青机做青:萎凋青装进综合做青机约为容量的三分之二左右,或茶青在机内萎凋达到要求后,按吹风→摇动←→静置的程序重复进行6-10次,历时约为6-10小时,吹风时间每次逐渐缩短,摇动和静置时间每次逐渐增长。直至做青达到成熟标准时结束做青程序。
4、看青做青:主要指做青操作的时间和程度的控制。: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茶青原料状况,气候状况,做青环境,设备和方式等等。
⑴做青原则:茶青在做青过程中气味变化主要表现为:青气→清香→花香→果香;叶态变化主要表现为:叶软无光泽→叶渐挺、红边渐现→汤匙状三红七绿。做青前期约为2-3小时,操作上应注意以茶青走水为主,需薄摊,多吹风,轻摇,轻发酵。中期约3-4小时,操作上应注意以摇红边为主,需适度发酵,摊叶逐步加厚,吹风逐步减少。后期约2-3小时,以发酵为主,注意红边适度,香型和叶态达到要求。
走水:指萎凋后的茶青的水分从茶梗脉向叶片输送的过程,青叶由柔软无光泽转化到叶挺泛暗光呈“还阳”状态。
做青成熟的基本标准为:青叶呈汤匙状绿底红镶边,茶青梗皮表面呈失水皱折状,香型为低沉厚重的花果香,手触青叶呈松挺感,。做青工艺的结束标志为进入高温杀青。
(2)环境控制:晴天北风天的气候利于做青。环境因素主要指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新鲜度。三因素均会互相影响,需协调到适宜状态。温度范围为20-30度,以24-26度最适宜。相对湿度范围为50-90%,以70-80%为最适宜。做青过程前期温度和湿度均要求较低,全过程要求逐步增高;后期需较高的温湿度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空气“污染”缺氧;室内升温时空气湿度相应会降低,湿度过低不利于发酵,会出现高温长时间茶青不能发酵或发酵不足现象;室内碳火加温易造成缺氧,注意适度通风。
(3)做青经验:叶片较厚和大叶品种,宜轻摇,延长走水期,多停少动,加重静置发酵。叶薄和小叶种需少停多动,摇青加重,到后期方需注意发酵到位。茶青较嫩时,做青前期走水期需拉长,总历时也更长,注意轻摇,多吹风 。茶青较老时,做青总历时缩短,前期走水期缩短,需重摇重发酵少吹风。萎凋过重时,宜轻摇重发酵,做青时间短,注意防止香气过早出现和做过头。萎凋偏青时,用综合做青机做青可用加温萎凋,并注意多吹多走水,重摇轻发酵,并延长做青时间,调整好温湿度,需高温低湿,否则易出现“返青”现象(即做青叶到后期出现涨水,叶片和茶梗含水状态均接近新鲜茶青状,梗叶一折即断,无花果香,为做青失败现象)。温度偏低时,应注意少吹风,提早开始保温发酵。湿度偏大时有条件者可使用去湿机,并注意通风排湿,适度加温。……总之做青过程需时时观察青叶变化,以看、嗅、摸综合观察来判断青叶是否在正常地变化,一出现异常现象即需分析原因,并即时调整,使做青叶发挥出其最佳的品质状态。
四、杀青工艺:
杀青是结束做青工序的标志,是固定毛茶品质和做青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采取高温破坏茶青中的蛋白酶活性,防止做青叶的继续氧化和发酵,同时使做青叶失去部分水分呈热软态,为后道揉捻程序提供基础条件。
1、杀青方式:大生产上主要采用滚筒杀青机(110型和90型)。条件差的或少量制作时也有用手工杀青和半机械杀青。用60-90㎝家用锅砌成斜灶,用手工翻拌杀青为全手工杀青方式,用机械翻拌为半机械杀青方式。以下介绍杀青机的使用工艺。
2、操作要点:杀青机在初次使用或长时未用后每季制茶的首次使用前均需将筒内用细沙石和湿茶片清洗干净。进青前筒温需升至230度以上,手感判断:手背朝筒中间伸入1/3处要明显感觉烫手即可。每次进青量为:110型为80-100斤,90型为50-60斤。杀青时间约为7-10分钟。成熟标准为叶态干软,叶张边缘起白泡状,手揉紧后无水溢出且呈粘手感,青气去尽呈清香味即可。出青时需快速出尽,特别是最后出锅的尾量需快速,否则易过火变焦,使毛茶茶汤出现浑浊和焦粒,俗称“拉锅现象”。杀青火候需要掌握前中期旺火高温,后期低火低温出锅。
五、揉捻工艺:
揉捻是形成武夷岩茶外形和影响茶叶制率的主要因素。
1、揉捻方式:生产主要使用30型、35型、40型、50型、55型等专用揉茶机,其棱骨比绿茶揉捻机要更高些。少量制作时也可用手工揉捻,使用专用篾制揉苈,但手工揉耗工大,且揉捻效果较差,茶汤多碎末,大生产上均不使用手工揉捻。以下仅介绍机械揉捻工艺。
2、操作要点:杀青叶需快速盛进揉捻机乘热揉捻,方能达到最佳效果;装茶量进机需达揉捻机盛茶桶高1/2以上至满桶;揉捻过程掌握先轻压后逐渐加重压的原则,中途需减压1-2次,以利桶内茶叶的自动翻拌和整形,压力轻重可观察揉捻机上的指示器;全程约需5-8分钟。35型、40型等小型机揉捻程度更重,应注意加压和揉捻时间不可过度,以免造成碎末和底盘偏多,50型、55型等大型揉捻机揉茶力度更轻,特别是青叶过老时,需注意加重压,以防出现条索过松,茶片偏多,“揉不倒”现象。
六、烘干工艺:
烘干的主要作用是稳定茶叶品质,补充杀青不足,使茶叶达到较长时间的储存而不变质。
1、烘干方式:传统木炭、焙笼烘干和烘干机烘干两种方式。焙笼烘干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初制烘干上使用较少。初制毛茶以烘干机为最佳烘干方式。揉捻成条的茶叶需马上进行快速烘一道,不能置放过久,否则易使干茶产生闷味,降低茶叶品质。条件差者有用萎凋槽烘干,此方式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温度低、烘干时间过长;热源多用木炭直燃吹风式,多灰尘,易带烟;烘干速度慢,效率低,常将多次不同时间的揉捻叶混为一槽烘干。
2、烘干要点:揉捻叶一般要求在30-40分钟内烘完一道,手触茶叶需带刺手感,而后可静置2-4小时,再烘二道,一般烘2-3道即可全干。烘干机第一道烘干温度视机型面积、走速风量等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为130-150度,要求温度稳定。第二道烘干温度比第一道略低些,约低10度,直至烘干为止。焙笼烘干要求第一道明火“抢水焙”至茶叶有刺手感后,下笼摊凉2-4小时后稳火再焙干。毛茶烘焙干后不可摊放长久。一般冷却至近室温时即装袋进库。
武夷岩茶制作主要分成初制与精制两个过程。
一、武夷岩茶初制过程包括采摘、萎凋、做青、 杀青、揉捻、烘干六个过程。
二、武夷岩茶的精制过程:
一、毛拣:人工拣去大梗大片。
二、分筛:分筛成筛号茶。筛子分号按筛孔边长划分,1号筛是1英寸长;2号筛为1/2英寸长;3号筛边长为1/3英寸长......8号筛为1/8英寸长。
三、复拣:按筛号茶人工分别拣剔,主要是拣里面小梗、小片、夹杂物等。
四、风选:按轻重分开,去掉某些非茶类、夹杂物、小片、茶末等。
五、匀堆:一般人工匀堆,按一层层倒好,然后均匀混合一起。
六、焙火:
1、手工焙茶:工具用焙笼,温度110—120℃,时间4—6小时,长的8—10小时。
2、烘干机焙茶:机器慢速档4—6小时,温度130—160℃。
火功要求:香气花香浓香高档茶火功适当低一些;
香气低的低档茶火功适当高一些。
炒佛手瓜可以不焯水,但是焯水会更好。
1、佛手瓜焯水就是在锅中放入适量清水,随后大火煮开后放入一点食盐、油,然后将佛手瓜放入锅中。
2、加盐是为了将佛手瓜本身所含的色素充分的体现出来,而油就会包裹着佛手瓜,从而避免了水和佛手瓜接触,减少氧化,颜色会更好看。
3、焯过水的佛手瓜更容易炒熟,锅内油烧热,放入葱、姜、蒜爆出香味,放入尖椒炒出香味,倒入佛手丝、盐翻炒2分钟即可,也不会担心佛手瓜没有炒熟。
关于“岭南佳果手抄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雨梅]投稿,不代表阿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termamicrowave.com/cshi/202504-1198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阿泰号的签约作者“雨梅”!
希望本篇文章《岭南佳果手抄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阿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岭南佳果手抄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岭南佳果手抄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广州的水果品种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