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梁思成有几个子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梁思成有几个子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他是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长女梁思顺、长子梁思成、次女梁思庄,后者生下次子梁思永、三子梁思忠、四子梁思达、三女梁思懿、四女梁思宁、五子梁思礼,梁启超这九个子女都成为了国家栋梁、杰出人才。
长女梁思顺(1893年—1966年):字令娴,诗词研究家,自幼深受父亲影响,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热心社会活动,1966年病逝,终年73岁。
长子梁思成(1901年—1972年),建筑学家,在日本东京出生,毕业于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与才女林徽因成婚,踏遍十多个省份,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和研究作出杰出贡献。1972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1岁。
次子梁思永(1904年—1954年),考古学家,生于上海,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考古系,夫人李福曼。为中国考古事业作出杰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4年在北京去世,终年50岁。
三子梁思忠(1907年—1932年),炮兵上校,生于日本,1932年去世,年仅25岁。
次女梁思庄(1908年—1986年),图书馆学家,生于日本神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通英、法、德、俄等多门外语,在中国燕京大学图书馆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1986年因脑栓塞去世,终年78岁。
四子梁思达(1912年—2001年),经济学家,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科学院经济所工作,1972年退休,在北京颐养,2001年病逝,终年89岁。
三女梁思懿(1914年—1988年),社会活动家,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燕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和教学工作,1988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四女梁思宁(1916年—2006年),革命家,生于上海,曾在南开大学学习,由于日本人侵略,被迫失学,后参加革命,加入中国***,2006年去世,终年90岁。
五子梁思礼(1924年—2016年),火箭系统控制专家,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辛辛那提大学毕业,1993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在北京去世,终年92岁。
梁启超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梁从诫的下代是梁鉴、梁帆,梁鉴后从母姓更名为周志兵。
梁思成的独子梁从诫,在北大历史系学习时认识了北大校长周培源的女儿周如枚,不久两人相恋,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妻,生下儿子梁鉴。但是儿子出生之后,这对被无数人看好的才子佳人却最终走向了婚姻破裂,梁从诫与周如枚离婚,儿子的抚养权被判给了妻子,梁鉴从小在外公家长大,更改为母姓,取名为周志兵。
梁思成的孙子改名,其实是其外公周培源的安排。虽然周培源是一代学者,但是却只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外孙改名为周姓,是承继了周家的香火。但是后来周志兵的女儿梁周洋又改回了梁姓,由此可知梁鉴的改名其实不是他能左右的。
梁从诫在与前妻离婚后,与方晶结婚,生下了女儿梁帆。梁帆从小被送往美国学习,品学兼优,后来她受邀请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结果发现主办方竟然没有悬挂中国国旗,这让梁帆深感不满,提出抗议。最终主办方在她的要求下,举办了隆重的升旗仪式,梁帆是一个很有爱国情怀的青年。
梁桥超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党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为大家选择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
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927年2月6日
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2、不要填鸭式的教育
“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的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的目标。
3、与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感言: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
4、家长有趣味,孩子才能有趣味
“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极有价值的作品。”
——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林徽因
感言: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梁启超书信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次子梁思永
5、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
“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1925年7月10日 《致孩子们》
感言: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三子梁思忠
6、做学问的要诀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927年8月29 致孩子们
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四子梁思达与夫人
7、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1916年10月11日 致梁思顺
感言: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自己悟到的人生经验传给自己孩子,梁启超再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长女梁思顺
8、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923年11月5日 《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次女梁思庄
9、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感言: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三女梁思懿
10、保持乐观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
——1928年5月13日 《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认为,教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关于“梁思成有几个子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吉日]投稿,不代表阿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termamicrowave.com/cshi/202504-107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阿泰号的签约作者“吉日”!
希望本篇文章《梁思成有几个子女?》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阿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梁思成有几个子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梁思成有几个子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他是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