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历史以来澳洲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以来澳洲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历史上,澳洲共涌现出了大批在科研领域非常杰出的人才。以12位澳大利亚诺贝尔奖得主为代表。他们分别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生理或医学奖、化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领域。
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廉? 亨利?布拉格爵士(Sir William Henry Bragg) (1862-1942)
威廉? 劳伦斯?布拉格爵士(Sir (William) Lawrence Bragg) (1890-1971)
1915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威廉?亨利?布拉格与他的儿子威廉?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合作进行研究,发现了利用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的技术,此项新技术的应用为稍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奠定了基础,父子俩因此共同赢得了诺贝尔奖。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普罗科洛夫(Aleksandr Mikhailovich Prokhorov) (1916-2002)
196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亚历山大?普罗科洛夫出生在澳大利亚的乡村,20世纪20年代和父母一起移居到前苏联。他与俄罗斯的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Nikolay Gennadiyevich Basov)以及美国的查尔斯?汤斯(Charles Townes)在量子电子学领域开展研究,并发明了“微波激射器”(一种受激辐射的微波放大器)和用“光”代替“微波”的& #28608;光器。他们因此被共同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霍华德?弗洛里爵士(Sir Howard Florey) (1898-1968)
194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霍华德?弗洛里爵士由于发现了青霉素及其对于传染病的疗效而被授予诺贝尔奖。弗洛里的这一研究带来了青霉素的大批量生产,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挽救了数百万细菌感染患者。弗洛里同样引领了其它许多抗生素的研发工作。霍华德?弗洛里曾在阿德莱德大学接受教育。
弗兰克?麦克法兰?伯内特爵士(Sir Frank Macfarlane Burnet) (1899-1985)
196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弗兰克?伯内特爵士因其提出了关于抗体形成原理的克隆选择学说以及发现并证实了动物抗体的获得性免疫耐受性而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伯内特的主要兴趣在于研究流感病毒在小鸡体内的作用。他的发现促使人们理解了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而这在器官移植领域是至关重要的。伯内特毕业于墨尔本大学。
约翰?埃克尔斯爵士(Sir John Eccles) (1903-1997)
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约翰?埃克尔斯爵士因其对神经冲动传导的研究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发现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神经系统是如何工作和控制人体的,并进一步加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理解。埃克尔斯毕业于墨尔本大学,曾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工作。
伯纳德?卡茨(Bernard Katz) (1911-2003)
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伯纳德?卡茨出生于德国,1939 年赴澳大利亚与约翰?卡鲁?埃克尔斯(John Carew Eccles)在悉尼医院共同进行研究。随着二战的进行,卡茨于1941年成为澳大利亚公民。他因发现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之间的传导机制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彼得?查尔斯?多尔蒂教授(Professor Peter Charles Doherty) (1940- )
199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彼得?多尔蒂教授因其在探索免疫反应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而被授予诺贝尔奖。多尔蒂与他的同事罗尔夫?辛克纳吉(Rolf Zingernagel)共同发现白血球必须识别入侵病毒和其它分子才能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多尔蒂曾在昆士兰大学学习兽医学,并在堪培拉的约翰科廷医学研究学院完成其在免疫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巴里?马歇尔教授(Professor Barry Marshall) (1953- )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巴里?马歇尔教授与罗宾?沃伦博士由于共同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奖。马歇尔通过亲自吞食自己培养的这种细菌,再用抗生素来治愈自己,从此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于胃病的认识和对胃溃疡的治疗方法。他曾就读于西澳大学,目前仍在西澳大学任教。
罗宾?沃伦博士(Dr J Robin Warren) (1937- )
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罗宾?沃伦博士与巴里?马歇尔教授共同赢得了诺贝尔奖。在他们二人的科学探索过程中,皇家珀斯医院的病理学家沃伦在对患者活组织切片的观察中发现,50% 的患者胃的下半部分寄生有微小的弯曲状细菌,而细菌所在位置的胃粘膜总伴有发炎症状。他同马歇尔共同验证了他们的理论。沃伦毕业于阿德莱德大学。
诺贝尔文学奖
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 White) (1912-1990)
1973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怀特以其史诗般及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怀特的著名作品包括《男人之树》、《暴风眼》。他的作品还获得过其它很多奖项,其中包括"迈尔斯?富兰克林奖",也因此在现代文学世界中为澳大利亚赢得了一席之地。怀特或许是中国被研究最为广泛而深入的澳大利亚作家,他的许多作品已被译成中文。
诺贝尔化学奖
约翰?康福思爵士(Sir John Cornforth) (1917- )
1975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约翰?康福思爵士由于其对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的研究帮助人们了解酶的化学特性与三维结构的相关性而被授予诺贝尔奖。他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生物系统的反应机制。康福思毕业于悉尼大学有机化学专业。
世界人类历史中,因为人类活动而灭绝的动物有哪些
推荐景点一:澳大利“鬼城”阿瑟港监狱探秘
阿瑟港监狱
景点简介
特别是这几年景点管理当局为了近一步开发旅游市场,在监狱遗址上举办以鬼魂为主题的观光活动,每当夜幕降临后,在导游的带领下,好奇的游客穿过漆黑的百年牢房,透过铁窗眺望鬼魂的晃动和悚然的声响,体验历史黑暗中的传奇。
推荐景点二:珊瑚岛大堡礁潜水
大堡礁
景点简介
大堡礁由1000多个珊瑚岛组成,从邦达伯格往北沿昆士兰州海岸伸展在南太平洋上,有些海滩绵延达140 公里。大堡礁 是世界奇迹之一,礁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植物。邦达伯格地区有许多溪流和河口,是钓鱼的理想场所。如果去海边,或许能观赏到座头鲸。在大堡礁,您可以潜水、乘坐玻璃底船或可半潜入水中的船只尽情观赏。
推荐景点三:澳大利亚袋鼠岛探险
袋鼠岛
景点简介
该岛为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岛。岛上面饲养了大量的野生动物包括树熊,袋鼠,海豹和澳大利亚鸟类,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是非常独特的,因为它们生活在南半球的海岛上,所以有许多特别的生理特征。此岛非常适合于休闲运动,如游泳,垂钓。另还有一美丽的锺乳岩洞,可以三五结群一起去岛上进行探险,此岛值得一游。
推荐景点四:悉尼歌剧院
悉尼歌剧院
景点简介
人们都知道南半球有个澳大利亚,当谈及澳大利亚时,多数人的脑中对澳洲的第一映像就是悉尼的歌剧院。的确,悉尼歌剧院现在就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它的外形独特,引起无数人的遐想,有人说那是扬帆起航的帆船,有人说那是海滩上绚丽的彩贝,总之他是一座伟大的建筑。如果你置身澳大利亚,一定要和她留影留念,这是您去过澳洲最美好的记忆和最坚挺的证明。
推荐景点五:西澳淘金地三千万黄金
西澳淘金地
景点简介
西澳大利亚淘金地约占整个省份面积的三份之一,是个特别的地区。这里你会找到淘金小镇如加尔哥尼 ( Kalgoorlie) 和另一些历史上有名的开拓者的小镇。人们在一八九三年寻获金块后,淘金地就变成方圆百里内甚至全球最富有的宝藏。到目前为止,这区还有三千万安士黄金尚待开发呢!
推荐景点六:布洛肯山
布洛肯山
景点简介
新南威尔斯西部,有个历史古镇布洛肯山(Broken Hill)。这是个由财富建成的城市,充满特色文化。红土公路亦会带你到多个国家公园去。布洛肯山丘是个风景优美的地区,经常吸引无数国际**制作人前来,**《比斯拉的探险》(Adventures of Priscilla)和《沙漠之后》(Queen of the Desert)中的酒店,便是在这里的皇宫酒店(Palace Hotel)取景。
据世界《红皮书》统计,20世纪有110个种和亚种的哺乳动物以及139种和亚种的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世界上已有593种鸟、400多种兽、209种两栖爬行动物1000多种高等植物濒于灭绝。
人为(导致)51种
渡渡鸟于1681年灭绝
渡渡鸟,或作嘟嘟鸟
(Dodo),又称毛里求斯渡渡鸟、愚鸠、孤鸽,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堪称是除恐龙之外最著名的已灭绝动物之一。
白令海峡的史德拉海牛于1768年灭绝;
恐鸟于1800年左右灭绝;
白足澳洲林鼠于十九世纪初灭绝;
开普狮于1865年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于1870年灭绝;
南极狼于1875年灭亡;
南非拟斑马于1878年绝迹;
美国缅因洲海鼬于1880年灭亡;
牙买加仓鼠于1880年灭绝;
中国白臀叶猴于1882年灭亡;
漂泊鸟于1914年五十亿只宣告灭亡
斑驴于1883年灭绝
最初在1788年时,斑驴被视作一个独立物种--马属斑驴;而在其后约五十年间,自然学者和探险家们发现了许多种其它斑马,由于各种斑马间毛皮的花纹各不相同(实际上任何两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会完全一样),分类学家发现这样一来新兴物种太多了,并不利于人类区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种,哪些是亚种,哪些只是自然变异。就在人类还未理清分类的混乱之时,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斑驴已走向了灭绝;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与1883年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动物园。
澳洲小兔猼于1890年灭绝;
昆士兰毛鼻袋熊于1900年灭绝;
圣诞岛虎头鼠于1900年灭绝;
澳米氏弹鼠于1901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于1903年灭绝
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一种已灭绝的夜行性食肉动物。南加利福尼亚猫狐主要以鼠、兔和昆虫为食。和其他种类的狐一样,南加利福尼亚猫狐的食性也表现为多样性,在主食以外,它们有时也吃一些植物。南加利福尼亚猫狐捕猎时的奔跑速度相当敏捷,即使是在奔跑中转身动物也非常迅疾。但耐力不持久。
纹兔袋鼠(澳洲大陆)于1906年灭绝;
西袋狸于1910年灭绝;
东袋狸于1940年灭绝;
被人类一个世纪里杀绝的旅鸽
北美白狼于1911年灭绝 基奈山狼于1915年灭绝;
佛罗里达黑狼于1917年灭绝;
马里恩象龟于1918年灭绝;
新墨西哥狼于1920年灭绝;
中国犀牛于1922年灭绝
中国犀牛是指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三种犀牛:大独角犀(印度犀)、小独角犀(爪哇犀)和双角犀(苏门犀),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南部,最后一只于1922年在中国境内被捕杀。
澳豚足袋狸于1926年灭绝;
澳花袋鼠于1927年灭绝;
澳巨兔袋狸于1930年灭绝;
北美旅鸽于1930年灭绝(数十亿只不到一个世纪时间绝种);
新南威尔士白袋鼠于1930年灭绝;
澳洲塔斯马尼亚狼于1933年灭绝;
澳洲袋狼于1936年灭绝
袋狼(英文名:Thylacine,Tasmanian wolf )因其身上斑纹似虎,又名塔斯马尼亚虎,祖先可能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热带雨林、 澳大利亚草原等地。属于有袋类,和袋鼠一样,母体有育儿袋,产不成熟的幼仔,并且为夜行性。5千年前,澳洲野犬随人类进入澳大利亚,最后一只袋狼,是于1936年9月7日死亡的,死于塔斯马尼亚岛上的霍巴特动物园。
塔斯曼尼亚虎于1936年灭绝;
巴厘虎于1937年灭绝;
巴基斯坦沙猫于1940年灭绝;
大海雀于1844年灭绝;
印度亚洲猎豹于1948年灭绝;
喀斯喀特棕狼于1950年灭绝;
豚鹿在国外产于印度、缅甸、泰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中南半岛等地,共分化为2个亚种。中国仅有印支亚种,发现于1959-1960年间,分布于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境的耿马、西盟两县的南丁河沿岸。
墨西哥灰熊于1964年灭绝。
德克萨斯红狼于1970年灭绝
为了发展农业,美国的农场主大量开荒造地,甚至大片的森林也被开垦出来,当地生态环境在很短的时间内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德克萨斯红狼栖息地急剧减少,正常的繁衍与生存状态失去平衡。同时,畜牧业的发展使得德克萨斯红狼成了美国农场主的死敌,它们不断被猎杀。由于德克萨斯红狼数量越来越少,在找不到同类的情况下,它们不得不同其他种类的狼,特别是北美郊狼杂交,从而引起种群特性消退。1970年,最后一只纯种的德克萨斯红狼死在德克萨斯和墨西哥不远处的海湾。
台湾云豹于1972年灭绝;
里海虎于1980年灭绝;
爪哇虎于1980年灭绝;
危地马拉?于1987年灭绝;
加拿大黑足雪貂于90年代灭绝;
亚欧水貂于1997年灭绝
尽管欧亚水貂的毛皮似乎不如北美水貂那样有价值,但依然被人类疯狂的捕捉,猎杀以用于商业目的。另外,水利电力的发展和水质的污染使它们失去了一片又一片的栖息地,数量急剧减少。过去,它们在欧洲各国都曾有分布,大约在1995至1999年之间灭绝
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世界上仅有的纯白色豹等等
关于“历史以来澳洲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庄亦凡]投稿,不代表阿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termamicrowave.com/cshi/202504-995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阿泰号的签约作者“庄亦凡”!
希望本篇文章《历史以来澳洲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阿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历史以来澳洲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历史以来澳洲有几位诺贝尔奖得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