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经皮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经皮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般情况,刚出生的新生儿都会患有生理性的黄疸,妈妈只要做好新生儿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即可,不用过于担心,过几天就会慢慢消失。如果是病理性的黄疸,就要及时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出现。那么,经皮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呢?
经皮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如果怀疑新生儿发生黄疸,可以使用经皮测黄疸仪,是一个比较先进的检查手段,可以在家操作,可以测定皮肤表层黄疸的数值。足月儿经皮测黄疸仪正常值是12.9毫克,早产儿范围值是在15毫克。如果新生儿超过正常范围值,在短时间内持续不退,就证明发生了病理性黄疸。
如果发生病理性黄疸,一定要采取正确方法进行治疗。目前来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包括光导治疗、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医生会结合新生儿的检查结果,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新生儿身体比较虚弱,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好正确的护理措施,这样才可以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仔细观察黄疸变化,黄疸是从头开始黄,从脚开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黄,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从眼睛观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专家建议可以按压身体任何部位,只要按压的皮肤处呈现白色就没有关系,是**就要注意了。
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正常值会有所差异。如果黄疸持久不退,就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包括肝功能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新生儿发生黄疸,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样才可以缓解病情。希望我的介绍能帮助更多患者。
黄疸皮测高还是血测高黄疸的临床监测,常见的有经皮胆红素测定和血清胆红素测定。两者的区别有经皮胆红素,主要是通过黄疸仪进行皮肤的测定数值,具有及时、无创、便捷的优点。但是经皮容易受到患儿肤色和皮肤的各种成分的干扰,影响其准确率。
通常测量前额、胸骨的平均数值;而血清胆红测定具有准确性高,干扰因素少的优点,但是增加了患儿皮肤损伤及疼痛,费用相对要高,不利于反复监测。因此两者的准确率以血清胆红素测定为主,如果患儿皮肤黄疸症状不严重,可以选择经皮测定,但是如果反复或者症状严重,还是选择血清胆红素测定。
当宝宝的黄疸值超过12.9mg/dl或新生儿黄疸指数上升过快时(每日上升超过5mh/dl),或黄疸持续时间超过足月儿在14天内消退,早产儿在4周内消退这个时间,或者黄疸退而复现。就表示新生儿黄疸不健康,可能患了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新生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各方面都比较较弱,很多新手爸妈对宝宝的一些表现不太了解,掌握好相关知识才能照顾好孩子,以下分享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1呼吸特点
新生儿以腹式呼吸为主,每分钟40~45次。
睡眠特点
在新生儿期,新生儿除哺乳时间外,几乎全处于睡眠状态,新生儿每天约需睡眠20小时以上。睡眠的数量和质量某种程度上决定这一时期他的发育良好与否。因此,做好新生儿睡眠护理工作也很重要。
泌尿特点
新生儿一般在生后12小时开始排胎便,胎便呈深、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这是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吞入羊水中胎毛、胎脂、肠道分泌物而形成的大便。3~4天胎便可排尽,吃奶之后,大便逐渐呈**。吃配方奶的宝宝每天1~2次大便,吃母奶的宝宝大便次数稍多些,每天4~5次。
若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尚未见排胎便,则应立即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存在肛门等器官畸形。平常在新生儿大便后应洗阴部,并拭干。新生儿第一天的尿量为10~30毫升。在生后36小时之内排尿都属正常。随着哺乳摄入水分,新生儿的尿量逐渐增加,每天可达10次以上,日总量可达100~300毫升,满月前后可达250~450毫升。
新生儿尿的次数多,这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新生儿老尿,就减少给水量。尤其是夏季,如果喂水少,室温又高,新生儿会出现脱水热。尿布湿了应及时更换,会阴部要勤洗。并且要注意,每天早上,新生儿醒来,便给端大便。每次新生儿睡醒来,给端小便,在月子里便养成端大小便的习惯。这样,以后就更容易护理。
体温特点
新生儿不能妥善地调节体温,因为他们的体温中枢尚未成熟,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而易于散热,体温会很容易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针对新生儿,一定要定期测体温。每隔2~6小时测一次,作好记录(每日正常体温应波动在36摄氏度~37摄氏度),出生后常有一过渡性体温下降,经8~12小时渐趋正常。
新生儿一出生便立即要采取保暖措施,可防止体温下降,尤以冬寒时更为重要。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摄氏度~26摄氏度,新生儿保温可采用热水袋或用装热水的密封瓶,将其放在两被之间,以婴儿手足暖和为适宜,在换尿布时,注意先将尿布用暖水袋加温。无上述条件者,可将新生儿直接贴近成人身体保温。
体态特点
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是泛化的,缺乏定位性。妈妈们会发现,新生儿的`身体某个部位受到刺激时,全身都会发出动作。清醒状态下,新生儿总是双拳紧握,四肢屈曲,显出警觉的样子;受到声响刺激,四肢会突然由屈变直,出现抖动。妈妈会认为新生儿受了惊吓,其实这是新生儿对刺激的泛化反应,不必紧张。
新生儿颈、肩、胸、背部肌肉尚不发达,不能支撑脊柱和头部,所以新手爸爸妈妈不能竖着抱新生儿,必须用手把新生儿的头、背、臀部几点固定好,否则会造成脊柱损伤。这也是减少新生儿溢乳的有效方法。
血液循环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随着胎盘循环的停止,改变了胎儿右心压力高于左心的特点和血液流行。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从功能上的关闭逐渐发展到解剖学上的完全闭合,需要2~3个月的时间。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偶尔可以听到心脏杂音。新生儿心率较快,每分钟可达120~140次,且易受摄食、啼哭等因素的影响。新生儿的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故肝、脾常可触及,四肢容易发冷和出现青紫。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2(1)新生儿胎便:生后24h内排出,3~4天排完;呈墨绿色。
(2)新生儿消化系统: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达——溢奶;肠壁较薄,通透性高,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3)新生儿神经系统反射
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病理反射——克氏征、巴氏征均阳性。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不稳定。
(4)免疫系统:新生儿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IgG能通过胎盘,但早产儿体内含量低。IgA、IgM不能通过胎盘,特别是分泌性IgA缺乏,使新生儿易患感染性疾病。
(5)正常新生儿常见的几种特殊生理状态:
①生理性体重下降;
②生理性黄疸;
③乳腺肿大。
其他略。
新生儿护理
①保暖;
②喂养:目前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弱者可推迟喂养,但应静脉补液,以防低血糖;
③呼吸管理;
④预防感染;
⑤皮肤黏膜护理;
⑥预防接种;
⑦新生筛查。
新生儿期生理发展特点3容易误判的新生儿生理现象
1、胎脂:初生时,足月的孩子身上皮肤覆盖一层白色皮脂,这种胎脂有保护皮肤的作用,生后会逐渐自然脱落消失,不需要特意去清洗,更不能用硬物去刮除,以免损伤皮肤。
2、皮脂腺增生:受母体性激素的影响,新生儿的前额、鼻子、上唇、面颊等处可见增生的皮脂腺,多于生后数周内逐渐缩小并消退。不能去挤压,否则容易诱发感染。
3、粟粒疹:为皮肤表面白色的小囊肿,直径1-2毫米,内含多层角化物质,多见于颜面部,各年龄段都可出现,但新生儿更常见,大多可以自行消退,不需处理,大孩子如果持续不消退可以让医生挑破排出内容物。
4、马牙或板牙:性质和粟粒疹类似,只是位于牙龈或上腭中央,大多可以自行脱落,不需特殊处理。民间有“挑马牙”的习俗,容易导致感染,要鄙弃陋习(yiqig。cn)。
5、蒙古斑:新生宝宝在躯干、臀部、四肢有些青色斑,好发于东方人,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大多数在一岁以内会逐渐渐退。在国外有被误认为家庭暴力导致的淤青。
6、新生儿毳毛:新生儿出生时全身有许多毛,背部较明显,称为毳毛,会逐渐自然脱落,有的地方习俗要刮毳毛称为刮“猪毛风”,同样容易孩子的皮肤毛囊受损,导致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发生危险。
7、螳螂嘴:新生儿两侧颊部有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吸吮乳汁,也不可挑破以免引起感染。
关于“经皮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凝安]投稿,不代表阿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termamicrowave.com/cshi/202504-839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阿泰号的签约作者“凝安”!
希望本篇文章《经皮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阿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经皮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经皮黄疸指数正常值范围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