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良知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良知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良知意思是顺应道德而赋予(不学而得)的智慧。
1、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
王守仁《传习录》“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王守仁《传习录》“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虽妄念之发,而良知未尝不在”。
王阳明《大学问》“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书》“民族主义,自大古原人之世,其根性固已潜在。远至今日,乃始发达,此生民之良知本能也”。
2、用以指知识。
《接见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记录》“你们会从直接的接触中,用你们自己的智慧和良知来加以判断”。
3、好友,知己。
谢灵运《游南亭》“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王守仁介绍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汉族。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之学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守仁集大成。王守仁的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良知
意思是:去做好的作为和去掉恶行都是纠正心中不正的事物。
出处:《王阳明四句教》
原文: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译文:
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保存善的,去除恶的”。
创作背景:
嘉靖六年(1527)王守仁奉命将出征广西,他的学生钱德洪与王畿对理解王守仁这四句话,发生了分歧。钱德洪认为这是教人的定本,王畿则认为这只是权宜之法,若心是无善无恶的心,那么意、知与物也皆是无善无恶的了。
两人在天泉桥问王守仁,这次谈话,又被称为“天泉证道”。没有直接参与这次谈话的邹守益也有类似的记载,但其中“无善无恶心之体”一句却记为“至善无恶者心”。他们当时认为,用“无善无恶”与“至善至恶”来描述心之作,意义是一致的。
关于“良知是什么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焉名哲]投稿,不代表阿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termamicrowave.com/cshi/202504-1007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阿泰号的签约作者“焉名哲”!
希望本篇文章《良知是什么意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阿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良知是什么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良知是什么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良知意思是顺应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