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降氨氮最快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降氨氮最快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降氨氮最快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多开增氧机,撒氧片。
溶氧量高能帮助降低氨氮的毒性,硝化作用是耗氧的,充足的溶氧能帮助降低鱼塘的氨氮。同时开增氧机搅水,也能增加底部溶氧,加速氨氮曝出。
2、直接换水。
有好的水源方便换水的话,可以考虑抽水换水。
3、控料。
主要根据具体鱼塘情况来,鱼如果都不开口了,就先不要喂了,这期间可以泼一些葡萄糖供能,待指标有所缓解再投喂。
4、多关注PH值水温。
氨氮高,怕的就是毒性问题,鱼塘的PH值越高、温度越高,氨氮毒性越高,水温过高只能是通过遮阳等辅助缓解,PH值方面泼一些果酸等有机酸,降低PH值。
5、用菌补藻。
可以补充芽孢杆菌,同时培藻,加磷肥,快速肥水,通过藻类对氨氮的吸收利用降低鱼塘氨氮。
6、改底。
这时候改底可以用过硫,同时可以配合上硫代硫酸钠进行吸附,缓解氨氮造成的危害,但使用大苏打的时候要注意PH值的问题。
氨氮在养殖过程中是很关键的指标,超标后会对鱼造成比较大的影响,最近有很多塘口出现氨氮降不下去的情况,今天降氨氮的方法来跟大家聊一下。其实氨氮不要想着弄没,有氨氮证明鱼在吃料啊,但是一定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一、氨氮引起的水质问题
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等有机质。水体中氨氮偏高会使鱼虾蟹发生肌肉痉挛、眼球出现回转反射障碍,甚至出现异常旋转游泳等症状,严重时窒息。
养殖水体氨氮处理方法:
1、每年定期做好清塘、清淤、晒塘,用生石灰等消毒;
2、合理开启增氧机,增加池中溶氧,开启增氧机还可起到挥发水中氨氮作用。
3、培水施肥,根据水质状况,按照“少施勤施”的原则,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应以碳源肥料为主,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减少氨的累积。
二、亚硝酸盐引起的水质问题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的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主要是分子氨),然后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是不恰当的时间使用化学消毒剂将消化细菌等微生物杀灭,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
亚硝酸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源水含有氨氮,进塘后,经过曝气,被不完全氧化的结果;
2)过多的残饵、粪便、尸体、死藻等有机废物长期积累后,有机态氮转化成无机氮的中间产物;
3)肥水时,选肥不当,多见于农家肥和化肥;
4)老化池塘,淤泥多,进水后,淤泥中的有机氮源在微生物发酵的作用下,产生氨氮和亚硝态氮;
5)水体中缺少促进氮循环的菌类(硝化细菌),藻相不平衡或缺少藻类。
6)天气剧烈变化,引起水体缺氧,底部恶化,硝化细菌在低温时,硝化作用减弱,“倒藻”等现象。
对于鱼类,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就能使鱼类中毒,中毒后,血液的携氧能力减弱,即使在含氧丰富的水体中也体现出类似缺氧的症状。
亚硝酸盐中毒现象是:轻微且长时间中毒现象不明显,逐渐会引起摄食量下降,活动能力下降,鱼体消瘦,体表无光泽,反应缓慢,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严重中毒时,出现浮头,甚至会大量死亡。
对于虾蟹类,亚硝酸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慢性中毒,生理性缺氧;蜕壳时,容易出现蜕壳不遂、软壳死;
会引起肝胰腺肿大,会诱发“水瘪子”(蟹)及“肝胰脏坏死”(虾);影响摄食率;影响生体内外渗透压,引起水肿;引起应激反应,对虾会引起红体、红须、红尾等症状。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处理办法:
1、开增氧机,增加溶氧量,是硝化作用进行完全,减少亚硝酸盐形成机会;
2、制订合理放养密度和投饲计划,提高消化水平,减少饲料残渣和粪便排泄;
3、硝化细菌消除,“邦恒降亚硝酸盐功能菌”,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亚硝酸盐高的问题;
4、补充有益藻类,使藻类多样化。藻类会将亚硝酸盐作为氮肥,转化成自身可以利用的物质;
5、增加其他有益菌类,例如:地衣芽孢杆菌,放线菌等,这些菌类具有分解功能,能将有机转成无机,将大分子在转化成可以被藻类或自身利用的物质。
三、硫化氢和藻类引起的水质问题
水体中硫化氢偏高会引起鱼虾神经系统中毒或抑制某些功能,会导致闪电死亡,健康的虾蟹碰到硫化氢会快速死亡,引起“偷死”。
藻类大量繁殖会引起水质浑浊、变色(变绿、发红、变黑、变坏发臭、甚至死鱼),重者会引起虾蟹中毒,虾蟹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缓慢,极易生病。
解决办法:
1、合理放养,合理投饵,减少残饵和水体有机质积累;
2、充分增氧,促进水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同时高溶氧可以氧化消耗硫化氢;
3、在养殖前期就开始使用微生物制剂,既可以有效降解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害物质,解决水体恶化问题 ,提高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对水质突变、恶劣气候和发病期间有显著改善效果。
扩展资料:
鱼塘的环境要求:
一般池塘面积较大,水较深,光照比较充分,水源畅通,水质肥沃,交通方便,利于鱼类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并利于生产管理。
具体来说,应具备如下的几方面的条件:?
1、面积和水深。池塘的大小和深浅,与鱼产量的高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产实践证明,成鱼塘的面积以4—10亩以宜,水深最好是2—3米。鱼种塘的面积则可在5亩以下,水深1.5米左右。
2、土质和底质。鱼塘多是挖土修建而成,土质对水质的影响极大。池塘的土质以黑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
池塘经过一段时间养鱼后,塘底逐渐形成一层厚的淤泥,这是残剩的饲料、肥料、鱼粪和死亡的生物体等不断沉积,与池底的泥砂混合而成。
池塘中有一定的淤泥,塘水容易变肥,有利于养鱼和高产。但淤泥过多会使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的死亡。因此,淤泥过多必须及时清除,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3、水源和水质。良好的水质,要求溶氧充足,酸碱适中(PH值7—8.5),水温较好(最好25—30℃),营养盐丰富,水质较肥(水色为绿豆色、黄绿色、黄褐色和淡酱油色,透明度为25—30cm),不含有毒物质。
4、池塘的形状和方向。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长宽之比为2—3∶1,宽边长度为30—50米,以便于管理和拉网捕鱼。
池塘的方向为东西向为宜,这样有利于延长日照时间,对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增加溶氧都有好处。池塘周围不宜有高山和高大的树木遮光挡风。
5、布局与配套。塘基不应太窄,一般应有2米以上的基面,要建筑配套的禽畜栏舍时,要求应更宽些。同时,要建设完善的排灌系统,使每口鱼塘都能独立排灌,避免串塘串灌。
塘底应由灌水的一边向排水的一边倾斜,以利排干塘水。同时应考虑电源问题,以便使用增氧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鱼塘
关于“降氨氮最快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夏之]投稿,不代表阿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termamicrowave.com/cshi/202504-807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阿泰号的签约作者“夏之”!
希望本篇文章《降氨氮最快方法》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阿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降氨氮最快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降氨氮最快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降氨氮最快方法有以...